中藏医药文化
中藏医药文化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藏医药文化

秋天里,请务必收好你的“阳气”

时间:2019-09-26 11:3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发布人:高燕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浏览:

  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说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”。简单来说,阳气足的人生命强盛,而阳气不足的人则容易生病缩短寿命。秋分之后,天气开始变得寒凉,虽中午气温还比较高,但早晨和晚上温差是比较大,较易失去体内阳气,导致寒气侵体,使身体生病。那么在秋季我们该如何“藏好”阳气呢?

  秋去秋来

  就要注意:尽量不要有这些损失阳气的习惯。

  1、吃冰凉食物

  虽然秋季天气凉爽了许多,但有不少人还保留了夏季的饮食习惯,喜欢吃一些冰凉的食物,如冰镇西瓜、冰镇啤酒、冰淇淋、冰饮料等等。

  这样不仅容易使得肠胃受寒,导致脾胃虚寒,而且还很容易导致寒气侵体,伤害身体健康,损害体内阳气,导致感冒等疾病的发生。

  因此,建议入秋之后不要再吃冰凉食物,要多吃热粥、热汤、温热的食物来养胃养脾,补充体内阳气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
  2、暴露身体

  秋天有不少年轻人喜欢露脚踝、露肚脐、露腰部等等,总之不太注意保暖,只顾着自己的风度了。

  露出脚踝,我们的脚踝皮下脂肪少,保暖性不强,且分布着淋巴管、血管、神经、经络等,这就容易导致寒气从脚踝入体。而露出肚脐、腰部,因为我们大部分内脏在腰部,一旦受凉,不仅容易使得肚子疼痛,而且也很容易使寒气侵体。

  因此,建议入秋后不再穿比较暴露自己身体的衣服,要穿厚实点,注意保暖,即便中午气温还是比较高,也不能大意。

  3、熬夜

  熬夜很伤身体,并且现在入秋了,晚上气温是比较低,这时候熬夜一旦不注意,很容易导致寒气侵体,损耗阳气,容易导致生病。

  一般来说,如果11点之后还没有睡觉,身体会持续的消耗体内阳气,而睡觉则能够促进体内阳气生发。常熬夜,身体难以恢复损失的阳气,加上寒气侵体,后果可想而知。

  因此建议入秋之后少熬夜,早点睡觉休息,若短暂的熬夜,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,免得生病。

  4、吹空调

  过了秋分,中午天气还比较热,因此还有不少人吹空调。但是秋季吹空调有个问题,吹着空调过不了多久就会觉得冷,如果不注意关掉,有可能会导致寒气侵体,损耗体内阳气。

  因此,建议入秋后少吹空调,以吹风扇来替代吹空调,以免温度快速下降从而导致着凉。

  5、早上洗头不吹干

  在夏季,很多人喜欢早上洗头,但是到了秋季则不行了,因为秋季早上是比较冷的。

  很多人依旧保持了夏季早上洗头的习惯,又懒得吹干头发,往往匆匆忙忙洗个头就去上班了。顶着一头湿漉漉的头发,那么很容易寒气侵体,损耗阳气,很导致头晕、感冒等症状。

  因此,入秋之后早上洗头一定要吹干头发再出门。

  秋季除了收好阳气,还要靠“养”

  秋天是一个变化转换的季节,秋天主“肺",道家认为,因为阳气下降,人的抵抗能力也随之下降,这时要守护神志,不让阳气外泄,避免外邪的侵入,此时,昼夜温差较大,一天徘徊于不同的季节间,易受风寒,所以特别要保护好“肺”气。

  大家都知道,秋天的时候,‘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’,是一种肃杀之气,叶子也落了,要跟它相适应,我们人也要平和一些,我们的情致要缓和,因为这个时候有一种肃杀之气,从养生这个角度来说,你适当地收敛,要收敛,但是也不能太过,所以总而言之,秋天一个字叫作养。

  早睡早起,顺应阳气收敛

  秋季昼短夜长,自然界中的“阳气”开始收敛、沉降。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,因此,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。

  秋季宜早睡早起,保证睡眠充足。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,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。每天可多睡1小时,缓解秋乏。注意劳逸结合。

  深秋寒气袭人,既要防止受寒感冒,又要经常打开门窗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可以放置空气净化器,可以放一点净化空气的绿植等。

  养肺生津、健脾益胃

  养生食谱以润肺生津、健脾益胃为主。

  对付秋燥可以选择“朝盐晚蜜”:“朝朝盐水,晚晚蜜汤”。白天喝点盐水,晚上则喝点蜜水,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。此外,蜂蜜对神经衰弱、高血压、冠状动脉硬化、肺病等,均有疗效。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,还可以起到润肺、养肺的作用。

  为防“燥气”,这个时节的饮食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,宜多吃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乳制品等柔润食物,以及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、豆类及豆制品,同时增加鸡、鸭、牛肉、猪肝、鱼、虾、山药等以增强体质。还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,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。

  “多事之秋”,慢性病及时治疗

  随着气温不断下降,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,心脑血管病、中风、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等也容易复发,可谓“多事之秋”。尤其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,更是至关重要。(部分文章、图片来源网络)